人物簡介:
鄭璟華,中共黨員,副教授,音樂舞蹈學院專任教師,從教24載,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,江西省藝術委員會委員,景德鎮市音樂家協會聲樂專業委員會會長。曾榮獲江西省“曙光杯”青年教師比賽二等獎,指導學生奪得江西省第四屆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基本功比賽“一等獎”,并擁有江西省青年骨干教師、景德鎮市三八紅旗手、景德鎮市優秀師徒老師、江西省文化志愿者骨干等多項殊榮。她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,主持并參與多項省級課題。業余時間,她致力于歌曲創作,歌曲《窯變》榮獲景德鎮市原創歌曲大賽金獎,作品《中國加油》《昌江我的故鄉》等發表于《心聲》歌刊。
如果說音樂是靈魂的低吟,是跨越時空的悠揚旋律,以無形之姿,編織著情感的經緯,輕觸心底最柔軟之處,那么音樂教師便是這旋律背后的織夢人,而鄭璟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她懷揣無盡熱情與淵博學識,引領求知若渴的心靈,遨游于音符織就的浩瀚海洋,在起伏中感受生活的多彩與生命的律動。
以音感人,以美育人
“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,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它如何發光。”從教以來,鄭璟華老師通過自己的努力,感染身邊的學生們,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愛的力量,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,幫助學生實現個人潛能的最大發揮,讓學生身上的小太陽熠熠生輝。
鄭老師擔任聲樂、聲樂基礎、聲樂主修等專業核心課程。為了讓學生收獲滿滿的學習效果,她緊緊圍繞“以學生為中心、產出為導向”的OBE理念,認真對待每門課程。課程伊始,她會為學生解讀課程大綱,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及最終成果;課中采用現場實踐互動為主的教學方式,同時讓學生相互觀摩、聆聽、點評,引導學生學會處理和解決中小學教育課堂中出現的各類問題,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欲望;課后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讓學生觀摩優秀教學案例,布置學生提前預習、思考,以便課上更好地分析討論并結合實踐指導學生練習。
優秀的教師總能激發出學生最優秀的一面。她的課堂充滿活力與趣味,每節課都會讓人有所收獲,大家都很喜歡上她的課,她的課堂學生基本不會請假,經常會有一些慕名而來的同學來旁聽,課后還會有認真的同學不停地追著她補課、問問題。每堂課前,她還沒走進教室就能遠遠地聽到學生們課前練習的歌聲。她以匠心獨運的教學方式,化繁為簡,將理論的深邃融入生活的點滴之中——“聞花香之細膩,悟氣息之流轉;打哈欠之自然,尋共鳴之奧秘;射箭之專注,見聲音之穿透”。在她的引領下,學生們穿梭于藝術與生活之間,每一次體驗都是對歌唱真諦的一次領悟。她采用沉浸式的教學方法,借助作品分析幫助學生找到與作品的共鳴,將思政元素“潤物細無聲”地融入課程中,感染學生,從而達到升華作品的效果。近期,她負責的聲樂基礎課程被列為校級思政課程,《絨花》被列為優秀案例。
追求卓越,臻于至善
“每節課我都希望要為學生解決一點問題,能讓他們有所收獲,要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?!彼龍孕琶刻谜n都應成為學生進步的階梯,哪怕只是微小的一步。面對學生的停滯不前,她從不回避,而是溫柔地探尋背后的原因,是勤奮不足,還是方法有誤?在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的同時,她也勇于自我審視,力求教學相長,確保知識的傳遞既精準又易于吸收。
深知聲樂之路的微妙與“風險”,鄭璟華反復強調思維引領的重要性。她表示,耳朵是具有一定欺騙性的,在平時練習時不僅要求學生要學會聽,更要用心去感受、去思考。因此,她聆聽每位學生的練習,細致入微地捕捉每一個細微的偏差,及時糾正,確保學生建立科學的發聲習慣與肌肉記憶,真正做到因材施教。她鼓勵學生錄制練習視頻,并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,化身“視頻導師”,逐一審閱、點評,讓學生在自我實踐中也能得到及時的反饋與指導。課前、課中、課后的每個環節都被她精心編織進教學的經緯中,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。
從教二十余載,鄭璟華老師從未停歇自我提升的腳步,積極利用寒暑假等閑暇時光,參與各類專業培訓,不斷汲取新知識,精進專業技能。她在尋求專業精進的同時,也不忘在旅途中尋找靈感,將學習與游歷巧妙融合,白天汲取知識的甘霖,夜晚則沉浸于異鄉的風土人情,享受這種獨特的半學半游之樂,心靈與智慧均得以滋養。近期,她參加學?!笆寻賰灐钡恼n程評選,課程設計深入淺出、淺顯易懂,從專業角度、師生間的互動及學生現場展示的成效來看是成功的,但好課是沒有上限的。通過比賽,她及時反思自己的不足,不斷優化教學設計,加強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技能課程的融合創新,更新教學理念,靈活運用跨學科知識,以更加多元、高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潛能,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。
青藍相傳,情暖人間
細數光陰幾十載,鄭璟華仍記得2001年7月剛畢業的時候,自己也是個“小白”,但遇到了很好的領導和同事。10月份學校舉行青年教師講課比賽,為了做好那次比賽,她去圖書館大量查閱資料,多次旁聽老教師的優質課。當時的音樂教研室專門組織了葉萍和孫寧等老教師做點評。她記憶猶新的是,她的板書中有一個字寫得筆畫不到位,孫老師很不客氣地指了出來,頓時使她感受到老教師嚴謹的工作態度,這使她終身受益。最后,她參賽的那節課獲得了一等獎。這讓她信心滿滿,從此,演講、指揮、五項全能比賽,校級、市級、省級各項比賽,她一路披荊斬棘,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。
現在的她希望自己能如以前帶過自己的老教師一樣,如大樹般為新入職的老師們提供呵護。她覺得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,青年教師的成長需要老教師無私的幫助和鼓勵。所以,無論是專業、教學還是生活上的困難,每當青年教師找到她,她都會盡可能地去幫助和鼓勵他們。在暑假的磨課評課活動中,她放棄休息時間,盡自己的能力從教學設計、教學方法等方面一次次幫助青年教師提升課程質量。
教學之余,她熱心公益事業,業余時間經常參與社會活動,利用自己的專長到一些單位、學校等進行音樂指導。自音樂舞蹈學院和老年大學合作以后,她擔任了老年大學的兼職教師。她表示,老年大學的學生們雖然聲音不再年輕,但他們的情感更加赤誠熱情。比如排練《我的中國心》時,稍微提醒一下,老人們就能唱出心中那份對祖國魂牽夢繞之情。他們會因自己唱的歌而熱淚盈眶,這一舉動也經常感染到鄭老師,更加堅定了她為藝術教育獻身的決心。
因為熱愛,所以努力。在鄭老師的音樂世界中,享受音樂仿佛是進行一場心靈的旅行,任由自己在那旋律編織的寧靜世界里徜徉。鄭老師以滿腔的熱情,將音符編織成夢想樂章,用音樂浸潤學生心靈,喚醒他們對美的追求,種下愛與夢想的種子,用音樂傳遞正能量,讓每一個音符都躍動著希望與夢想的璀璨火花。
風雨潤桃李,黑白化春秋——從教二十余載的鄭老師在教育教學崗位上,如一位虔誠的歌唱家,在教育的舞臺上唱誦著每一個音符,踐行著自己為人師者的諾言。她就是音樂的春風,就是音樂的甘露,浸潤著每一位學子的心靈,為莘莘學子奏響美妙樂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