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“四有”好老師】吳俊芳 | 師者如光,微以致遠
來源: 發布時間:2023-11-13 23:46:00 閱讀量:

 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或年輕爽朗,或慈祥溫柔,他們在三尺講臺上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默默耕耘。他們,在平凡中鑄就偉大,他們,用靈魂里放射的光向學生傳遞綿長的溫暖與力量。

  今天,我們一起走近景德鎮學院“四有好老師”——吳俊芳,傾聽她的教育工作感悟。

  人物簡介:

  吳俊芳,校級骨干教師,景德鎮市百千萬人才,江西省外語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。其講授的《英語視聽說》課程被評為“景德鎮學院首批思政課程”。三年來主持參與完成3項省級課題、在5項省級課題、主持完成3項市級課題,發表了8篇教改論文。

  理想之光——探索“專業思政”育人模式

  吳俊芳老師從教近20年,始終潛心一線教學,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有效落實到人才培養及教學改革中。她堅持將“教書”和“育人”相結合,積極踐行“課程思政”,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,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,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,努力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。吳俊芳會在平時的《英語視聽說》課程教學內容中挖掘隱性的育人元素,采用案例教學法,來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達到“潛移默化、潤物無聲”的德育效果。她談到自己講“LifeOnline”這個章節時,讓學生觀看了一位女士陳述自己遭受網絡欺凌的案例,然后讓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調研:如何防止網絡欺凌?通過她的這種教學方式,讓同學們意識到:網絡上可以暢所欲言,但也要合理合法,同時也提高了同學們的自我保護意識,培養了“公正、法治”的價值觀。正因為她不斷探索課程的創新、完善課堂的效果,她的《英語視聽說》課程被評為“景德鎮學院首批思政課程”。

溫暖之光——甘做志愿者將愛傳遞

?

  一次偶然的機會,吳俊芳老師認識了景德鎮“小大師”志愿者服務中心的負責人,在了解了這個志愿者服務中心的性質和背景后,爽快地答應了該志愿者服務中心的邀請,成為該中心的一名志愿者,為中心幫扶的孩子們義務授課。看似簡單的事情,但是需要堅持多年,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在這個工作中,她會提前備好課、根據不同孩子的基礎采用不同的方法,上課時,她注重激發孩子學英語的興趣,幫助他們建立初學英語的自信心,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讓孩子們更好地學習英語。她時刻以學生為中心,堅持對學生“多一點耐心,多一點愛心,多一點鼓勵”,用積極的鼓勵與引導使學生樹立信心,變得更加優秀,為此,她深受孩子們的喜歡。同時,在她的帶動下,我校有30多名學生陸續成為景德鎮小大師志愿者服務中心的義工,將她們的所學付諸于教育實踐,為教育奉獻一份愛心。

信念之光——提升學生政治立場

  思想政治工作光靠從理論上“講”是遠遠不夠的,還要靠“親身示范”。作為一名黨員,吳俊芳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感受教育學生,用深入淺出的話語點撥學生,端正他們的思想,提高政治站位。當看到國外一些媒體對我國進行一些不實的新聞報道時,她會將自己在邊疆地區旅游的親身經歷與同學們進行分享,還邀請在新疆的朋友為同學們錄制了一段日常生活,以真實的影擊破外媒的新聞謊言。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,教育學生們要用心感受國家的發展脈搏,在政治立場上不動搖,爭當“明眼人”。

師德之光——言傳身教樹立榜樣

學高為師身正為

  當我們問到吳俊芳老師"什么是好的教育方式時,她便向我們談起了她讀師范的時候,教學樓旁邊立了一塊碑上面寫著“學高為師,身正為范”,這句話一直深深地刻在她的心里,年輕時的她就做好了自己的職業規劃,她立志在教育行業要以德立身、以德施教,走職業化、專業化道路。她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初的理想誓言。

  采訪最后,吳俊芳告訴同學們,第一要德育為先。受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博導陳良富教授的啟發,良好的品德是一個人想要成功需具備的第一要素。第二要盡早做好職業規劃。由于每年的就業和考研壓力都不斷上升,同學們只有盡早確定考研、考公、考編或創業等就業方向,提前規劃職業發展方向。最后要學會換位思考,她特別強調了一句英語諺語:Put yourselfinothersshoes,她說,我們都是社會人,需要與人相處、與人溝通,換位思考就是融洽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最佳潤滑劑,懂得換位思考,能夠讓你成為一個善良且受歡迎的人。她的諄諄教誨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一盞盞明燈,始終照耀著學生們勇毅前行。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關閉
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